德州人大信息网 dzrd.dezhou.gov.cn
德州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2021年1月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市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开创德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不断健全办理和督办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办理工作实效,把办好代表建议作为推进工作开展、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代表建议办理水平和代表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代表建议办理基本情况

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442件,其中,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440件,闭会期间提出2件。这些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办理415件(含会同办理),党群系统、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委室办理55件(含会同办理)。442件代表建议已经按照规定办理时限全部办理完成并答复代表,有力推动了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

这些建议主要有以下特点:从建议形成方式看,市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根植人民、来自人民的特点和优势,深入基层和群众,90%的建议是通过调研、视察、走访形成的。从建议内容看,大多数建议反映客观情况、分析问题深入、对策建议务实,围绕市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注重反映基层情况和人民关切,主要涉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营商环境、司法改革、监督检查、文化科技以及教育、卫生、交通、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从建议办理难度看,代表提交的建议综合性强,专业度强,办理难度较高,需要多部门单位联合研究办理的建议较多。

(一)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88件,占21.2%。如,“关于尽快制定《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建议”:《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于7月27日经德州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并于9月30日经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正在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329件,占 73.3%。如,“关于加快推进G309大修工程的建议”:已向省交通运输厅申报前期工作计划,待立项批复后组织实施。

(三)建议所提问题目前难以解决,承办单位已如实向代表解释说明情况的22件,占5.3%。如,“关于进一步增加引黄指标的建议”:2020年,我市被列入黄河地表水引水超载区,超指标引水已不被允许。

(四)留作参考的1件,占0.2 %。

二、重点建议办理情况

(一)沙淑红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建议”(296号):6月11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的通知》,确定今年年底前全面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目前已完成65%。

(二)李琛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智慧德州城市建设的建议”(61号):已协调各相关部门将系统和数据资源接入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打造数字防疫领导驾驶舱应用场景和文明创城、数智社区、舒心就医三个惠民应用场景。

(三)宋秋英代表提出的“关于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的建议”(77号):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设立5年过渡期,继续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进行帮扶。

(四)赵常祥代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多元解纷工作机制的建议”(40号):推动整合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职能,目前共调解矛盾纠纷9108件,调解成功率达99%。

(五)樊廷雷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乐陵庆云宁津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议”(257号):一是将推进宁乐庆一体化发展列入全市“十四五”规划。二是建立协同联动发展工作机制,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共同体。三是引导宁乐庆三县市产业错位协同发展。

(六)赵常祥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挥青年社会组织在城乡社区治理中作用的建议”(39号):成立德州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开展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组织开展青少年社工人才队伍专项培训,发挥青年的示范带动作用。

(七)申青学代表提出的“关于落实《德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建议”(105号):各类媒体滚动播出或播放《条例》宣传音视频,在公园广场、交通路口等重要位置强化宣传,开展“六进”宣传活动。对不文明行为制定具体实用可操作的配套办法。

(八)杜长清代表提出的“关于扎实推进党建引领进社区,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的建议”(128号):加强“德州红色物业”建设,提高党建引领城市网格化治理水平,深化拓展“双报到”工作,深化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和功能建设。

(九)靳海洋代表提出的“关于在新河东路两侧非机动车道安装路灯的建议”(267号):路灯安装项目已于9月15日全部建成并亮灯。

(十)杜长清代表提出的“关于在社会群团组织广泛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作用的建议”(127号):目前已创建35个延伸型退役军人服务站点。

(十一)杨志保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设智慧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议”(155号):目前,全市已建成智慧预防接种门诊114处。

(十二)张兰菊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打造德州农业区域品牌的建议”(101号):4月10日,在北京成功发布“德州味”区域公用品牌。新增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7个。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855个。

(十三)毕广荣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住宅小区内电梯维保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170号):已组织基层监管所300余人参与培训考核;正在研究推进电梯配件的使用时限告知制度。

(十四)孙修炜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齐河构建长江以北对接东盟开放发展新高地的建议”(32号):推动成立德州—东盟项目中心并将中心落户齐河东盟国际生态城,并抢抓RCEP机遇,成功举办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

(十五)靳海洋代表提出的“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强制电梯、地下人防设施覆盖移动通讯信号的建议”(266号):已协调三家运营商加大对电梯、地下人防设施信号覆盖力度,共新增覆盖电梯465部、地下人防设施51处。

(十六)李玉彬代表提出的“关于在德州学院附属小学北校区路口尽快安装信号灯的建议”(99号):已于今年9月在德州学院附小北校区路口安装完成信号灯系统。

(十七)张贵智代表提出的“关于重视数据资产,完善财政国资的建议”(434号):着力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数据资产的运营管理。积极探索政务数据服务市场化运营机制,努力实现国有数据资产增值收益。

三、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办理责任。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工作,坚持高规格交办、高质量办理、高效能督办。市人代会结束后两周内,召集所有建议承办单位召开交办会,每一件建议都面对面交办,每一件建议都明确具体承办人员,对建议办理程序、时限等作出明确规定。各承办单位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同志直接抓、承办人员一跟到底的办理责任制,建立建议办理工作台账,推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制落实”的建议办理机制,采取“办前沟通、办中走访、办后回访”“面复为主,线上线下答复相结合”的办理方法,通过履职平台建议办理模块,将沟通、办理、答复全过程记录在线,推进办理工作全流程信息化。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与各单位具体承办人员建立微信群,及时沟通、主动对接,随时掌握建议办理进度。

(二)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提高办理质量。选取17件群众关注度高、转化效果好的建议,由市委书记、市长等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亲自“挂帅”领办督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机构和市政府办公室相关科室联动督导、跟踪问效,建立起代表建议领办明确、承办扎实、督办有力的工作机制,力求通过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全面、深入开展。为力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下半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走进德州市公安局,就公安局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视察。视察首次采用同步直播的形式,将代表视察座谈过程全程全景全媒体直播,代表和群众直接来评判建议办理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专门委员会结合调研、视察,及时了解、跟进办理对口部门代表建议办理进展情况。市政府办公室加强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协调和监督,对市政府系统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强化部门之间协调工作,及时解决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建议办理工作的落实。

(三)评先树优,提高建议办理积极性。代表建议办理完成后,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室向代表逐人发放满意度测评表,由代表本人对承办单位办理过程、沟通情况、办理结果等进行打分,量化测评结果,将测评分数直接计入全市市直机关绩效考核结果。对代表反馈的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建议,由人代室督促承办单位整改落实。在政务网站显著位置主动公开代表建议和建议答复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同时由代表、代表团、承办单位、人大常委会四方分别推荐,评选当年的优秀代表建议、先进承办单位和先进承办工作者,激励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督促承办单位办理代表建议更实更细。

总的来看,在各位代表和相关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市人大代表建议工作有了很大突破,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少数代表由于专业水平有限、政策了解不够深入等原因,提出的建议质量有待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中的“重答复、轻落实”现象扭转的不够彻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组织代表会前视察,帮助代表深入了解有关政策法规,不断提高代表建议提出质量;完善代表建议督办机制,对代表反复提出、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重点督办;加强对承办单位的考核力度,督促承办单位改进建议办理水平,努力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再上新台阶。